人们越来越愿意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去旅行,并对酒店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高品质的设计型酒店应运而生。随着广州近年高档的标准型酒店的增多,能够培育消费习惯、提升需求,未来广州出现设计型酒店不是没有可能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财富的积累,人们越来越愿意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用去旅行。作为这个群体中最主要的都市白领、社会中等收入人士,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,对旅行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需求,他们追求生活品质,有较高的消费审美要求,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,能够以及愿意支付昂贵的费用,因此对酒店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标准型酒店固然是好的。无论是经济型酒店公司,或者是国际性高档酒店集团,都遵循着规范化和量产化的***作方式,以统一的核心产品为特色,就像在国内任何一家麦当劳都能吃到一个味的鸡翅一样,在任何一件如家或是喜来登都能享受到同等标准的服务,保证了服务的一贯性,也塑造了品牌的固定形象,远远看到黄底蓝字的就知道是七天,闻到融合着天竺葵和小苍兰味道的白茶香就知道是威斯汀。
但对于挑剔的度假客,以至那些住酒店比住家还时间长的商务常旅客来说,这样的标准化就不免单调、死板、不够个性了。除了地理位置和窗外的景致有所不同之外,你或者很难分清广州的香格里拉跟福州、北京,甚或马尼拉、新加坡的有什么不同。
于是有了设计型酒店的诞生。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,旅客对艺术、文化和历史兴趣的升温,带动欧洲出现了一批设计师利用老建筑改造成的复古型酒店。1990年,著名的建筑设计师PhillippeStarck受邀为纽约的派拉蒙酒店进行全面设计,从牙刷到大堂,Starck的名气加上其风格独特的设计,使这间派拉蒙酒店成为经典,也让设计型酒店的概念为世人所熟悉。
关于设计型酒店的具体定义,并无一个具体的说法,不过共识都是“设计文化与酒店文化的高度融合”,曾有酒店管理领域的专家还讲过这么一段很知名的话:设计型酒店精心安排各种体验的过程,譬如灯光、装潢、音乐、对话的声音甚至味道,从而制造了值得回忆的经历。的确如此,设计型的酒店多有一个主题,围绕这个主题对酒店内部进行装饰,家具装饰用品多极具设计感,置身其中仿若生活在艺术作品中,酒店房间数量一定不多,一般维持在两位数,但每间房间的设计风格一定不同。